快速导航×

计谋教导力——年度营业计谋筹划与施行落地2024-05-08 19:54:27

  制定战略规划能帮助企业明确核心发展方向、统一战略思想、确立业绩目标,抓住工作重点、从而更高效的开展团队工作,推动企业发展。企业年度战略计划如何制定?我们从三个层面来解决这一问题:

  战略不是决定未来要走什么,而是决定现在要做什么才有未来。这是德鲁克的原创思想。因此,制定战略一定要从愿景使命开始,明确未来三年我们想要什么,然后采取倒推的方式,规划今天的行动措施。

  战略规划重心聚焦于机会,还是问题,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关口。解决问题,选择的是改进改善的路线,聚焦机会选择的是变革与创新打法。问题永远解决不完,学会与问题共存,是一种更好的方法。喂饱机会,往往会饿死问题。

  做战略的难点不是选择,而是放弃。机会很多,要去做的事情也很多,但资源总是有限的。如何在选择中放弃,才是考验领导决策与智慧的地方。

  正所谓“将军无能,累死三军”,中层领导者承上启下,是战略执行与落地的转换的枢纽。向上对齐,反映中层对战略的理解能力;向下分解,反映中层对战略的执行能力。

  作为中层,在年度制定战略的时候,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向上对齐,中层要了解公司的战略,了解公司的运营,了解公司的痛苦,了解公司转型变革的方向,而不能在没有向上对齐的情况下,陷于具体的业务规划之中。向上对齐,解决的是确保部门做对的事情。事实上,中层部门领导的年度经营计划,不仅要向上看,战略对齐,还要横向看,协同与配合,同时还需要向下看,做好战略分解与执行。

  战略设计是一回事,战略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。中层如何做好战略分解,找到关键成功因素,考验中层的战略管理能力。公司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,如何确保业务与职能部门的工作,都是围绕着公司的战略,找到关键点,力出一孔,利出一孔,需要中层站得高、看得远一点,洞察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,而不要忙于事物性的工作。

  中层不仅要习惯于解决问题,还要善于变革创新。首先不要约束自己的想像力,多想必要性,少想可行性。所谓进攻计划,首先要解决的是我们想要什么,这叫必要性;其次再谈资源的变量,这叫可行性,而不能反过来。比如,我们可以假定,假如业绩翻番,假如利润提升一倍:

  如此这般,思维便可以打开,创新的想法便可以涌现,也只有这样,才能达成更多的可能性。这才是一种以终为始的终局思维,一种进攻计划的方式。

  在全员绩效管理方面,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挑战,学了很多的工具,比如,KPI要量化,必须SMART,但在实践中,仍然做不好绩效目标与计划。如何做好绩效管理或OKR?下面是应遵循的三个原则,帮助个人制定年度目标与计划。

  个人在制定年度KPI的时候,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,就是只问耕耘,不问收获。要么是上级领导安排什么KPI,下面就做什么KPI,这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分解,更确切地说是摊派;要么就是个人根据职责定位,根据岗位要求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,选定相应的KPI。

  重视贡献,重视价值产出,是制定个人年度计划的一个重要原则。每一个人在制定计划的时候,一定要首先问自己:我要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是什么?许多人在多年的职场工作中,慢慢养成了一种惰性,只感兴趣What和How,对一件事情,为什么要做,从来不追问Why? 凡事搞清楚事情背后的目的和意义,是开启贡献之门的有效方法。

  人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。我认为……,我以为……,都是典型的自我为中心的口头禅。凡事能否换位思考,能否站在客户的角度看问题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很难。一个人职业与否,是否真的优秀,本质上,就是其所做的工作,是否有价值,是否能被他人接受和认可。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产出,最终都是要拿结果说话的。客户可以是外部客户,也可以是内部客户。衡量结果好坏的最终标准只有一个,那就是客户导向。因此,设立KPI时,要问自己,这项工作是否有客户价值,是否是公司想要的,老板所重视的,跨部门同行所亟需的。

  人们总是习惯于生活在舒适区,在制定目标的时候,人们总是自我设限,所谓跳一跳,够得着,已经成为一种潜意识的决策方式。缺乏想象力,也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自己的潜能战略计划。就目标设定而言,一个好的目标就是要有挑战性,事实上,挑战性的目标才是牵引个人学习和成长的最好的方式。

  当然,当目标与考核和激励挂钩时,人们更愿意选择可执行、可达成的目标,这没有什么不合理,但是,明确目标价值的另外一面,则是衡量一个人是优秀还是平庸的分水岭。对于一个想学习和成长的人来说,要明白一个道理,目标不是用来考核的,目标是用来选人用人的;目标不是用来实现的,目标是用来激励人心的。

  对于这样一个二难的问题,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来平衡。我们可以设定二个目标,解决现实与理想的冲突。一个是基本目标,用来确保底线目标的达成;另一个是挑战性目标,用来牵引方向,激发自己的潜能。创新进取,是目标赋予我们更神圣的一个任务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